連鎖效應/經營顧客關係 由淺入深

連鎖效應/經營顧客關係 由淺入深

經濟日報 李培芬(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 

黑色星期五(Black Friday)並非單指13號星期五,盛行美加的黑五購物節,就像大陸的雙11網路年度大促。儘管疫情來襲,2020年美國黑五業績成長30%,據Adobe Analytics統計,已達百億美元規模,其中近四成是從手機下單。

與台灣相同,美國零售消費側重線下通路,疫情因病毒變種,影響波接二連三,壓縮線下零售,須加緊腳步完善「線上接單、宅配送貨」服務流程,使得顧客經營更形重要,顧客關係管理(CRM)不能停留在資料庫階段。

結合線上營運,虛實融合全通路打通所有顧客入口,新商業不能只以導流做為線上營運的模式,每一個入口既可以將顧客轉化到其他入口,還需具備單獨完成交易的功能,因為轉化就像漏斗一樣,有著篩選功能,亦即每一次轉化都會流失顧客。

舉例來說,顧客透過FB廣告進入官網,若官網僅提供預約來店或答客問的功能,許多顧客往往就此打住,轉化也隨之中斷。

與實體的情況相同,顧客的上網行為,隨機亂逛的情況愈來愈少,這就是網路業者所謂的「流量稀缺」問題。人們上網是有目的性的,而且愈來愈不喜歡過多廣告的置入,且對聯集廣告的抗性也愈來愈強。也就是說強迫式的廣告或猜你喜歡的效果,也會像在街邊發DM一樣,反饋麻木。

全通路概念所及,顧客上門(觸達)的入口增多,用來增加新顧客,不如留住老顧客。尤其是消費品中,有短期重複購買特性的商品或服務。招來新顧客做的是增量的生意;留住老顧客做的是存量的生意。老顧客的經營就是為業績打底,顧客基盤愈經營愈厚實,面對線上與線下流量稀缺的問題,存量經營比增量經營更重要。

除了經營存量之外,掌握經營的節奏,也就是製造顧客上門的理由,正是全通路經營的焦點所在,經營的節奏就是賦予顧客消費的習慣,以餐飲業為例,營運步驟如下:

一、累積顧客基盤:顧客資料庫經營從量中取質開始,持續集客展開增量行動,每一個顧客入口都須能後續追蹤顧客,例如:線下店是顧客入口之一,透過手機點餐聯通顧客,自然而然建立可追蹤的顧客資料庫。

二、養成消費習慣:顧客購買一次,充其量就是新顧客,再次上門不代表建立了長期的關係,習慣的建立必須讓顧客上門七次,包括商家用免費召回,例如,好的集點卡不是十格而是九格,第一格免費贈點,顧客消費第一次贈兩點,此時顧客手中的集點卡還有六格,第六格設計贈送召回,完成習慣的養成循環,另亦可用金額作為門檻。

三、長期質量並進:消費習慣養成後,顧客關係還須升級,顧客經營好比遊戲闖關,有人喜歡寶物(贈品)、有人喜歡裝備(送菜),也有人喜歡返現(折抵現金),企業經營顧客須有升級機制,例如:推進顧客預付消費,同步每年推一檔年度大促,以量化購買換取折扣。由淺入深的購買節奏規畫,有效養成消費習慣,經營存量顧客的購買最大化。

購買的觸發絕不能淪為經常性的折扣,從首購、回購到建立長期關係,階段經營重點並不相同。

(作者是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Comments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