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鎖效應/服務業缺工 調整人資策略

千禧寶寶(2000年出生)今年大學畢業,6月畢業季後陸續投入職場,恰逢疫情成為新常態,飽受疫情磨鍊的商業服務業,目前前線缺人的情況更甚以往。

 

長達兩年半的疫情籠罩,從初期稍解人力旱象,但業者心知肚明,疫情終將過去,未免人力資源結構鬆動,就算咬牙苦撐,也不願輕易裁員減薪。果然在今年6月疫情高峰期過後,旋即進入7、8月零售餐飲旺季,隨著市場升溫,人力資源短缺問題,重又浮上檯面。

 

餐飲業低迷已久,此波盛況重現,人力資源卻捉襟見肘,只能暫停外送訂單因應,許多企業主大嘆找不到人,若現在零售餐飲業就有求才難的壓力,十年後恐怕人才問題的嚴峻性將倍增。西元2000年的千禧寶寶有30.5萬人,2010年台灣出生人數跌至16.9萬人新低,商業服務業現在必須重新規畫門市工作站與人力配置,這已是刻不容緩之事。

 

商業服務業是人力密集的行業,曾幾何時,人才也成為限制商業服務業發展的最大危機。人力資源部門選育用留考循環,在召聘階段就面臨卡關,企業徵才早就不再是刊刊人力銀行就能坐等履歷,現地應徵、建教合作、同仁介紹、職場體驗、求才博覽會、三明治教學…,可說是能用的方法全用上了,仍舊補不足人力缺口。

 

當然這跟商業服務業基層與中高階薪資水準,在服務業中敬陪末座有關;也跟門市工作不符合新世代生涯發憧憬,只充做職場轉運站相關,但從兩個數據觀察,為商業服務業人力資源未來發展,帶來新的觸動。

 

數據一:台灣新設企業屢創新高

 

據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資料顯示,自2017年起連續五年,台灣新設事業家數均突破每年十萬大關,尤其2021年新設企業有117,112家,寫下20年最高紀錄,儘管疫情當頭,創業熱情不但未被澆熄,反而更加熾熱。

 

數據二:外送人員數量大幅增長

 

另據勞動部職業安全署統計,2019年全台外送員人數達4.5萬人,隔年攀升至8.7萬人,2021年底更來到10.2萬人,外送員數量大幅增長。

 

這兩個數據對於商業服務業人力資源開發,可說是充滿著未來的寓意。儘管大環境不景氣,創業意願卻依然強勁,企業內部創業機制的規畫,可做為積極性的人力資源發展策略,培養企業內部創業團隊,可與雇用制雙軌並進。

 

某餐車業者,主要經營據點是在夜市與市集,養成期保障薪資,由公司出資設點,並提供食材原料,扣除食材營收對分,目前經營餐車規模近百個據點。

 

為何商業服務業總是缺人,而外送人力卻不虞匱乏呢?答案就在不封頂的報酬,以及時間彈性較高,尤其吸引了許多邊緣勞動力,也就是不能被傳統職場接受的人力,或因工時特殊、勞動者本身條件不足,或是個性不見容於群體等因素,業務承攬較僱傭關係更具包容性。

 

許多企業正在透過工作分析,將業務分類重組,將工作轉為承攬模式,進行體系內或體系外的外包合作,用以紓解用人的數量壓力,例如許多商務酒店或民宿,都將房務整理工作,改為外包承攬。

 

面對缺人的現實問題,商業服務業的人力資源發展策略,也到了必須重新整建規畫的轉捩點,內部創業、外包承攬都是全新探索的起點。

 

(作者是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Comments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