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鎖效應/分享式經營 新零售利器

連鎖效應/分享式經營 新零售利器

經濟日報 李培芬(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 

實體店經營顧客體驗,不只是在店中的體驗,更重要的是購後的體驗,服務夥伴的價值正在於此,透過分享加深服務的溫度。

當Amazon宣布關閉全球實體店,同時加大力度投資倉儲供應鏈,虛實融合(OMO)之戰的重點亦可從後台供應鏈啟動,未必是前台店舖。通路做為服務顧客的最後一哩路,我們該思考的「商流」命題不再是如何從店到客,也可以從倉到客!中間的介面是店舖、分銷商,也可以是電子商務、App,更可以是一個社群軟體。

先認識顧客 再談銷售

未來商店的型態千變萬化,一個人就是一間商店!

有人說:「就是要把店開在有人潮的地方,在顧客的必經之處,顧客才能認識我們進而購買。」這話語飄盪在過去的時光中。

又說:「這是我開的第一家店,我怎麼能夠提前認識顧客呢?」以前我給創業者的建議是「想要做一行就先到那一行中從業」,但現在創業者還可以提前在線上暖身,運用的就是自己社交軟體。

先認識顧客、累積顧客,再談銷售,每一位店舖的經營者都應該重新審視銷售這件事。尤其是店存在的價值,以及店舖經營者所扮演的角色。

我不否認對於商業服務業而言,開店地點的確非常重要,地點決定著門前的客流數量,決定著曝光在多少顧客眼前。

但是我們使用網路時,視而不見的情況還少嗎?我們可以提前認識顧客,並且與之互動,進而占領心智、建立消費習慣,這一切已經實現。

還是要從「自媒體」(We media)來說,現在媒體也破碎化了,每個人都可以運轉自媒體,也就是說如果你選擇一個主題,不斷地向外界發聲,從你的社交圈開始,從一個人、十個人、100個人、1,000個人…成千上萬,每個人都可以發揮社群影響力。

擴大社交圈 營造話題

雖然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網紅,但身為一位店舖的經營者,運用自媒體來經營自己的店,經營我們的顧客,即時與顧客互動…,這才是新零售中店舖的經營方式。

因此,店經理的培訓與養成,包括嫻熟自媒體的使用,與顧客互動的話題營造,已是經營必備的能力。

每一家店都同時經營著一個顧客的社群,其中有些店務夥伴擅長直播銷售,也有夥伴適合做內容小編,更有夥伴可以扮演客服人員的角色,即時回覆顧客的問題,以上三項技能通稱分享式經營。分享式經營進階的能力亦有三項:

一、成為某一領域的購物專家,提供所有同類商品的體驗、比較和評比。

二、提供各種購買組合與購買優惠的精算幫手,協助顧客省錢、省時、省力。

三、透過顧客使用體驗分享,吸引更多顧客分享經驗,再將經驗轉分享,擴大影響圈。

這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,更是一個只要願意分享,就有粉絲的年代,前提是不要只想著銷售,若只是要顧客給好評、下單、刷評價,而沒有站在顧客的角度,水能載舟亦能覆舟。

當所有品牌行銷都導流到網上完成交易,店經理的存在就不再是服務成交,而是服務顧客,成為品牌直面顧客的真實執行者,這才是經營者存在的價值。

(作者是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Comments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