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鎖效應/數位創新 四面向入手

連鎖效應/數位創新 四面向入手

經濟日報 李培芬(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 

軟銀願景基金下重本投資的Wework在2019年上市失敗,經不起華爾街分析師放大檢驗,營業額愈大虧損愈大的事實壓垮駱駝。

Wework做的是辦公共享空間,但與Uber和Airbnb不同,Wework是一家重資產公司,其在全球近80個城市所擁有的836個共享辦公空間都是租賃來的,與美國上市的兩家共享經濟公司Uber和Airbnb的平台模式有很大的不同,說的更直白一點,Wework就是以共享經濟包裝的二房東。

Uber和Airbnb的上市,財務數據也同樣被放大檢視,上市登版並歷經疫情,Uber可望在今年獲利,而Airbnb第三季獲利成長280%達8.3億美元,營收也成長67%,所以前者市值786.14億美元;後者1,088.96億美元(以11月26日美股收盤價估)。

神話還是必須歷經財務數據的考驗!Wework的失敗堪供借鏡。

誠如Airbnb的執行長Brian Chesky指出:「WeWork根本不是科技公司,為何有科技公司的身價?」科技不能只是做為包裝的題材,還必須反映在真實的營運數字上。

虛實加速融合,大陸連續八年線上零售總額全球第一,2020年已達人民幣11.76兆,較之其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.19兆,線上占比已達三成。

而傳統零售企業數位化和轉型腳步快速,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,中國連鎖百強企業線上銷售規模占比達到23.3%。實虛整合運作,新零售以用戶為中心,重新定義「購買」。

台灣的連鎖企業數位化也不停歇,實體門市中的POS系統,從銷售時點(Point Of Sales)轉變為服務時點(Point Of Service)系統,數據運算驅動顧客經營,成為營運的重點工作。

不用為科技而科技,實體就是實體,科技用以創新價值,而線上營運也為增強顧客體驗,一切都必須回歸本質。

面對2022年的挑戰,連鎖企業必須做到全數位的整備,從四個構面入手:

一、數位化:許多實體企業數位化程度僅止於資訊化而已,數據演算與驅動付之厥如,因此應先有一張數位化藍圖,看見自身企業的數位未來。

二、數位深化:已經數位化的部分必須持續挖掘,尤其是在顧客數據管理方面,僅是管理還不夠,還必須有所應用,進而能觸動或驅動顧客行為。

三、數位轉型:具備數位化的能力,可讓我們發覺更多市場的入口,尤其在分業模糊化的現在,零售服務化、餐飲零售化等,新的資源與能力,將打開新的機會窗口。

四、數位顛覆:放下過往的包袱,用全新的視角看待自己所處的產業,大膽重新定義,用輕資產的結構,思考可槓桿的資源,重新自定義企業的創價模式。

隨著Wework、Zume等一眾獨角獸斷角,「顛覆」一詞蒙上了嘲諷的意味,在位優勢者依然穩如泰山,但這不是我們自滿的理由,顧客正被虛實融合、數位滲透所改變,沒有人能夠停在原處。

只是我們必須回歸經營的本質,虛擬並非務虛,而是為了更好的創實。

(作者是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Comments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