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鎖效應/強化供應鏈 壯大商業規模

連鎖效應/強化供應鏈 壯大商業規模

經濟日報 李培芬(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 

水讓我們清晰看見三態,或稱三相(Phase),相與相間的邊界(Phase Boundary )其穿越點就是臨界點(Critical point)。

熱力學中的臨界點,代表可使一物質以液態存在的最高溫度,或是以氣態存在的最高壓力,水的溫度可轉換三態,但若溫度、壓力均超過臨界點呢?相變為具備液態和氣態雙重特質的流體,這就是「超臨界流體」。

現在連鎖企業普遍存在創新鈍化的問題,就連數位轉型也有氣無力,但時代不等人,連鎖「超臨界流體」正在創組中。我們先探討連鎖的本質與立基問題。

連鎖企業的營運是雙面性的,前台是顧客與店舖,後台是供應鏈與物流,為什麼97%的店終其一生是一店規模?因為複製的基礎建設從來不在前台,開店很容易,規模的開店不容易,若營運計畫中沒有規模,那麼追求規模就是虛幻。

舉例茶飲料店,這是台灣之光,台灣上市櫃市場中已經有三家茶飲連鎖企業,即Chatime、Happy Lemon和Share Tea若再加上複合營運的85度C,還有正朝上市櫃發展的Louisa和Cama,後三者的菜單上亦不乏茶飲料,前四者的主要市場都不是台灣。

早期在台灣,開茶飲料店或咖啡館都喜歡自創品牌,現今如果不向品牌連鎖靠攏,根本連立足之地都沒有。

但如果只想開一家名店,自創品牌還是首選,連鎖店和名店本來就是天平的兩端,各擁一片天。

許多名店品牌轉型連鎖為何失敗?問題就出在供應鏈,大型茶飲連鎖品牌必然自建供應鏈,而許多大型的供貨商也常感嘆,餵養了品牌卻斷了自家的生意,其實,品牌的反手多來自於供應商的倒賣產品,也就是不能為品牌鎖住配方。

連鎖必須要將大宗物資轉化為獨特配方,所以茶與咖啡對於總部而言,核心的能力就在於拼配。

既要量化的採購,又要確保獨特的配方,而連鎖總部價值所在就是形成供應鏈,向下游連鎖店支持供貨,同時對顧客營運品牌,於是供應商變成代工廠,其對應的本質就是規模。

真正聰明的連鎖總部,懂得槓桿上游供應商資源,用以壯大自己,有三個功課必須提前做到:

一、借鑒領導品牌的供應商組合:在區域市場上,往往都是打群架,也就是群與群的對抗,若能及早成群結隊,相互培養、相互成長,將在區域市場取得勝利的基礎。

二、調研國際萬店規模品牌的供應商:想要突破規模,作戰群也必須不斷升級,若不能相互成長,就會彼此拖累,對於可支持全球萬店規模品牌的供應商,也必須及儘早建立連結。

三、以研發厚植自身商品化的實力:合資、投資、交叉持股…,都可進一步固化合作,從頂層規畫入手之外,還必須將核心能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投資內部研發團隊,深入產地掌握質與量,用有量的產品開發自己特有的商品。

穩定而一致化的商品,是創建規模連鎖的立基,在變動的時代中,更是代表著拿到了打造「超臨界流體」新業態的入場券。

更加激烈的業態創新,伴隨疫情和科技而來,關鍵在於重組與連結,我們下篇繼續探討。

(作者是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Comments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