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總顧問專欄】先有獲利模式 再談資本運營

連鎖經營的關鍵在於複製、放量,以達到規模倍增的效果,若複製一個不能獲利的商業模式,結果將是規模化的賠錢!

所以啟動複製的關鍵,就在於獲利模式的確認,商業模式沒有調整到獲利模式之前,沒有放量的價值,只能先以小量複製來調整,並完成區域和商圈的測試;至於確認獲利模式的標準是正現金流,而且愈大愈好。

近年,連鎖企業很流行談資本運營,副作用是會放大錯誤的思維。有些開店經營者錯誤的認為:店舖無法獲利,是因為沒有經濟規模,於是對接資本去創造規模,開更多的店,以為如此就能成功,但規模帶來的是更大的虧損,殊不知一家店就能獲利。

一家店能有多少獲利?全球坪效最高的連鎖店Studio A,即蘋果專賣店,2011年在全美的365家門市,平均每店營收為4,000萬美元,坪效換算為台坪達18萬美元。

資本運營的效果就像加速器,既要提速且須放量,在確認獲利模式時,還須考量四方面:

1.穩定性

考量營運系統的穩定性,即連鎖企業藉獲利模式發展時,若開3至5家店就有1、2店不賺錢,會形成進三退一、進五退二的現象,代表獲利穩定性不足,須再調整模式。

2.持續性

業態的可持續性,並非行業的可持續性,業種存在已久,其間業態隨經濟環境、生活型態與消費需求不斷演化、創新發展,業態生滅即機會窗口的打開,最好在7年以上,才具有經營價值。

3.可複製性

模式穩定且有一定持續期間,但無法複製也是惘然,可複製性體現在工作站與標準化兩方面,工作站使專業分工、標準化須展開流程,將店舖營運形成系統與模組,提煉出模式的可複製性。

4.人才梯隊養成

獲利模式須知識化、書面化,才能有效培養人才梯隊。造店容易、造人難,如果不能養成人才形成團隊,而且生生不息,僅複製了店沒有複製人才,還是不能長久發展。

先確認商業模式透過實踐,精進為獲利模式吧!若搞不清楚獲利模式,一味只想藉資本運營放大規模,複製帶來的未必是規模,也可能是災難,經營企業靠的是理性分析,別只有激情行動。

(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Comments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