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陸傳真】中國的「過度共享」

中國的「過度共享」

2016年中國大陸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,450億元人民幣,成長率達76.4%,共享經濟發展如日中天,涉及領域天馬行空,從網路約車到共享單車,甚至籃球、雨傘和行動電源都玩起了共享。然而,共享經濟的盈利模式始終最受市場質疑,資本過剩的大陸市場正出現過度共享的趨勢。

2016年全球創投交易金額放緩,中國大陸卻逆勢年增19%,達310億美元,其中多數的資金流向共享經濟公司,但資本過剩的大陸市場正出現「過度共享」的趨勢。從共享出行到共享籃球,大陸的共享經濟已經出現「為共享而共享」現象,違背共享經濟重新配置閒置資源的初衷。

畢馬威「Venture Pulse」分析指出,2017年第1季度共有4家中國公司名列全球創投交易前10,其中北京的共享單車企業ofo共募得4.5億美元的融資,創下了全球最大的共享單車企業募資記錄。

大陸共享市場 發達

從Uber、滴滴到ofo與摩拜,再到共享雨傘、混凝土攪拌機和行動電源,甚至共享籃球,我們看到了創投界與創業者對於共享經濟展現了無比的興趣。但隨著創業者和投資者的湧入,某些持懷疑態度的業內人士正在思考:中國市場是否正走到「共享的巔峰」?

騰訊科技援引外媒報導,中國市場正出現過度共享的趨勢。首先,分享出行平台之間的激烈競爭迫使Uber離開了中國市場。隨後,共享單車服務的湧現導致城市街頭出現了大量閒置腳踏車。亞洲創新集團聯合創辦人田行智就表示:「毫無疑問,這中間存在泡沫。或許某些東西是有價值的,但你是否真的能共享一切?」

對此,提出共享籃球概念的徐敏則給了肯定的答案。他在今年3月創立「豬了個球」,希望能解決攜帶籃球出門的不便。該服務是在籃球場邊設置電子儲球櫃,使用者可利用手機掃碼解開儲球櫃的電子鎖租用籃球,每小時收費2元,押金為29元。徐敏表示:「從長期來看,購買籃球可能比租賃更划算。但我們認為,中國用戶願意為了方便付一點錢。」

共享雨傘創業公司「魔力傘」的創辦人沈巍巍承認,魔力傘可能很難實現盈利。但他有信心讓其他人看到,共享雨傘服務能給大眾和環境帶來幫助。沈巍巍說:「所有人的家裡都有很多把傘,但在不需要的時候,我們從來都不會攜帶。如果我們成功,那麼用戶將不再需要購買雨傘。」到目前為止,魔力傘已經和廣州和福州的地鐵公司達成協議,設置雨傘租用站。

非所有事務 皆可共享

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,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,450億元人民幣,年成長率為76.4%。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也預測,共享經濟到2020年將占中國經濟產出的10%。據瞭解,最近一波「共享」企業浪潮主要是受摩拜和ofo等共享單車企業迅速崛起的鼓舞,這些企業在兩年的時間內總共募得近130億元人民幣。然而市場資金量巨大的同時,好的創業理念也欠缺。滴滴出行、ofo的早期投資人、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表示:「共享籃球、共享雨傘,這些都是很差的創業點子。這些服務被限制在特定地點,公司很難實現擴張。」

傳統的共享經濟是將閒置資源與潛在需求者連結,例如Airbnb和Uber便提供了這樣的平台。但目前中國的共享經濟正逐漸演化成透過網路平台提供的租賃服務,它們不是連接閒置資源,而是自己購買產品,然後出租給用戶。批評者指出,這些企業的低營收、高資本密集度模式,意味著實現獲利可能遙遙無期。

圖文來源:工商時報

 

 

 

 

Comments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