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總顧問專欄】台灣市場小 反成品牌國際化推力!

台灣移民遍佈全球,這股僑界的力量是台灣連鎖企業發展國際市場拉力,那麼推力又是什麼?是什麼力量讓一家又一家連鎖企業,願意在羽翼未豐時,迫不及待展翅高飛?

連鎖企業談國際化,向來就有被動與主動之說,企業是計劃性地向外擴張,還是應市場要求配合行動,兩者間的差異頗大。

最近一家百店規模的飲品業者,準備赴美國休士頓開新店,現在已有一店生意不錯,而休士頓加盟者正是總部之前台灣的老客戶。移民在外,還是得靠自己熟悉的事業自力更生。

企業被加盟者或經銷商帶出國,這樣的國際化只能做到提供店格店裝建議、生財設備與原物料的供應,許多總部甚至從未造訪過海外店,遑論整體經營管理技術的複製,頗像150年前美國發展出的第一代加盟連鎖,即產品與商標(Product & Trademark Franchising)授權的加盟連鎖。

在50年前,1965年左右,美國才發展出第二代加盟連鎖,即商業模式型(Business Format Franchising),與產品供應、商標授權不同,這是一種整店輸出模式,除硬體複製之外,更重要的是軟體複製,即一家店的經營管理技術。

從實務來看,美國Circle K便利店與台灣OK便利店之間的合作關係,是一種技術授權(Technical Licensing)關係,與上述第一代或第二代加盟授權方式不同,可從實務角度綜整出國際化的4種方式:

方式1.直營

將企業的經營模式,以設立獨資或合資公司的方式,主動計劃並發展海外市場,至少初期要從內部培養一批遠征軍。

方式2.營運型加盟

透過加盟授權,輸出整體商業模式,通常授權範圍不僅是一家店,而是一個地區的經營權,總部不參與出資,但必須在授權關係合作的一定期間,提供店務與營運輔導。

方式3.供貨型加盟

主要輸出設備與產品,基本上僅提供短期開店前的技術性培訓,重點為產品製作與銷售,沒有資本合作關係。

方式4.技術授權

以顧問輔導模式輸出經營管理技術,未涉及任何實體呈現,如產品、設備、店裝、品牌等,也沒有資本涉入。

2013年來台灣觀光人次已突破800萬,對商業服務業國際化,必然產生推波助瀾效果,與台灣僑界力量,形成兩大連鎖品牌國際化的拉力,此為被動之力。因為台灣本地市場小且競爭激烈,使得產業中的新興品牌只能靠國際化快速壯大,例如日出茶太,在台灣市場表現並不亮眼,但在菲律賓、印尼、馬來西亞卻大放異彩。台灣的小市場反而成為品牌國際化的一大推力!

(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圖片來源:石油觀察官網

Comments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