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產業趨勢》循環經濟成功營運模式與發展芻議

觀念平台-循環經濟成功營運模式與發展芻議自2000年後,由於新興市場中產階級需求激增,推升大宗商品價格飛升,迫使先進國家苦思經濟成長與原物料價格脫鉤之道。加上環境保育及永續發展意識抬頭,亦促使全球企業由過去資源單向式消耗的模式,加速邁向循環經濟式創新。

在此環境下,各國莫不積極投入。如德國制定循環經濟和廢棄物處置法、日本訂定促進循環型社會基本法、中國大陸提出循環經濟促進法。越來越多國家在其法令中,納入了循環經濟內容。

知名顧問公司Accenture公司,將循環經濟歸納為五種商業模式。其中「循環資源供應」與「資源回收再造」模式主要由製造端驅動;「商品生命延伸」、「共享平台」、「商品即服務」模式則由商業端驅動。

觀念平台-循環經濟成功營運模式與發展芻議麥肯錫顧問公司則預測,循環經濟將在5年內創造5億美元的收益、10萬個新工作,並避免1億噸的材料浪費,可讓全球每年省下1兆美元材料成本,創造超過100萬的就業機會。

為推動循環經濟,歐洲成立CE100計畫,由飛利浦Philips、聯合利華、IKEA、可口可樂等近百家企業組成,積極推動。

全球循環經濟營運模式較著名的有:1.荷蘭Bundles公司,提出「附上洗衣機的洗衣月租服務」,免費提供洗衣機到府安裝,再根據智慧連網技術,監測消費者使用次數及狀況,做為收費基礎及維修更新規劃。

2.日本影印機大廠Ricoh推動租賃取代販售的模式。Ricoh以不同類別的服務及循環為基礎,提出「彗星圈」的模式,目標於2020年減少25%資源投入。

3.荷蘭有機棉牛仔褲廠商Mud Jeans推出租賃服務,消費者可透過租賃取代購買,廠商維持商品擁有權,以提高對原料的掌握程度。租賃到期,Mud Jeans視商品狀態,選擇將原料修復再製或回收。

4.可口可樂發起「2nd Lives」創新瓶蓋計畫,不但延長塑膠瓶身使用生命,更以低成本滿足落後地區生活需求、喚醒消費者資源利用意識,已成標竿典範。

5.英國新創公司Wear2提出「工作服回收再利用」模式,以模組化獨特設計及特殊材料製作工作服提供企業使用,後可經低成本簡化的再製程序,提供其他企業繼續使用。

6.英國的Splosh重新設計與製造產品包裝與成分,消費者可透過網購,購買具包裝瓶的濃縮洗劑後自行稀釋使用,之後只需定期補充內容物即可。重複使用20次包裝瓶,等同減少95%的包裝浪費。

7.丹麥卡倫堡園區是全球最佳工業共生範例,園區中工廠的殘餘廢棄物或熱能,被利用成另一間工廠的生產資源。園區內廠商構築封閉式共生循環生態。

台灣在共享循環經濟浪潮中的角色與機會,應有下列三點發展,其一,推動社會企業+服務模式,創造循環經濟商機:台灣在循環型農業、循環型服務業、循環型社會、生態建設的表現相對領先,例如縣市政府在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表現亮眼。未來更應發展「城市礦產」產業(靜脈產業),使城市回收體系能銜接,並積極開發與引進技術,使回收物能安全處置與再利用,進而產生新就業機會。

其次,以商業服務+製造設計,驅動循環經濟豐厚資本:國內緯創公司已投入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售後服務與回收業務,營利率為代工本業的七倍以上。台北市U-Bike結合雲端資訊商及自行車製造商的「共享平台」成功經驗,亦吸引Gogovan(機車快遞APP)、Lalamove(及時物流平台APP)等新創業者,將台灣視為重要試驗場域而積極進駐。台灣具備華人優質服務業及科技業設計代工能量,可以商業服務與製造設計結合,驅動循環經濟的豐厚資本。

第三,以CE100+立法為核心,共創循環經濟美好未來:參考國外CE100計畫作法,召集100家企業當先鋒,共同推動產業發展及推動循環經濟立法,相信前景是樂觀的。

 

資料/圖片來源:工商時報

Comments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