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鎖效應/開放加盟…要做對兩件事

經濟日報 李培芬(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)

面對成長的問題,大多數的創業者都會選擇勇往直前。對於中小企業而言,剛開第一家店成功,接下來如何透過複製擴大規模?馬上會面臨加盟與否的抉擇。

要不要開放加盟?而又如何開放加盟?知易行難,加盟二字並不陌生,但是要邁出加盟的步伐,卻千難萬難。

開放加盟前必須先掌握一個原點,那就是有一家成功的店,未來無論開多少家店,都要回到這個原點。

連鎖企業的早期模式,其複製的含金量差異很大。有的店一開始就具備複製的雛形,而有的還必須經過調整,才能打磨出一個可以開放加盟複製的「模子」,這個過程就是從「建模」到「定模」的過程。

為何加盟複製的初期,容易陷入兩難的困境呢?主要是有兩個原因,其一是加盟複製雖是一個快的方法,但是沒有經驗,難以開展;其二是有經驗的連鎖企業比單店業者更能識別機會,並啟動「快老二策略(Fast Second Mover)」進入市場,市場上我們也經常看到收割加盟果實的並非原創業者。

開一家店成功,想要快速複製、啟動加盟,中小型商業服務業者發展的初期,必須做對兩件事:

一、瞄準適應現階段的加盟模式:加盟連鎖實務上有五個基本原型,即委託加盟、特許加盟、自願加盟、協力加盟以及合作加盟,並分為三種加盟總部,就是管理型總部、供貨型總部與開店型總部,甚至實務中還有第四型總部,即教練型總部,使用的是技術授權。

從管理型到開店型總部,其管理的控制力分別為高、中、低,對中小型商業服務業者而言,在初期選擇發展管理型總部太沉重,不妨先從低控管模式做起,才能更好的上手經營。

二、聚焦發展別讓競爭者有機可乘:實務案例中,曾看到很多成功的小店,錯失了可快速發展的機會,也就是失去了開放加盟的先機,美其名曰準備好了再上路,但市場機會何曾等過人?一蹉跎可能會跟連鎖發展永遠地擦身而過了,所以只要確認其連鎖複製含金量高,我通常都會建議「提速」。

複製的含金量在於門店工作站(Work Station)劃分清晰,且設定了足夠的控制點,再加上原物料供應無虞,複製的可行性才基本俱足。

連鎖的三個關鍵,專業化、簡單化與標準化,專業化必須要有一家賺錢的店;簡單化要有清晰的工作站;而標準化則要回歸易操作和控制點的設定。

每年加盟展如期而至,但又有多少總部值得加盟呢?加盟總部在招商的同時要有自知之明。

Comments 0